如何破解职场中痛苦的面具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何峻

有许多人抱怨自己非常累,不仅在生活中切换各种角色如“孩子、父母、爱人、朋友、亲戚、同学、同事”等等,更要在占据自己最多时间的职场中扮演“上司、下属、同辈、客户、供应商、销售、客服”等等的角色,不同的面具如同被电脑控制般被适时换上,职场所崇尚的是:即便前一秒还在哭泣,后一秒只要需要就可以换张真诚的笑脸。

他便是个深受其苦的例子,平时常常穿梭于不同的朋友圈,根据自己可获得的不同而严格界定,他一直有个很好的规划,关于如何以某种形象进入某个社交圈,如何在社交圈中获得资源,如何维护这样的关系,以达到快速发展目的;

不同的社交圈有不同的特色和需求,他对自己快速融入得到认同设计了不同的面具;在不同的面具切换下,他感觉不堪重负,同时也无法相信他人;终于有一天他在不小心中让自己扮演不同角色的两个朋友圈相遇,陡然让熟悉他的人发现了其截然不同的另一面,很多朋友都惊呼“太装了”,而开始疏远他,他感觉之前的付出和获利期待似乎都成了泡影。这样的变故让他无比郁闷,开始出现了抑郁症的症状。

自古就有许多的修辞话语来形容人们丰富刻意的社交活动,褒义的如“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贬义的则如“变色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等等……,貌似轻松灵动,而实际他们常常随时都处于紧绷的状态,对周围的人时刻保持警觉,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表达和表情是否妥帖恰当,是否可能引起他人的不快或敌意,甚至还揣摩着想讨好的对象有什么感兴趣或喜欢的话题来投其所好,继而获得可能的安全感和利益。

无疑这样的转换都是出于一定的目的和企图,最终也都会获得某些自己渴望获得的东西。只是当感觉全身僵直、内心疲累甚至厌倦无望的时候,已经获得的这些已经无法满足我们所有真实的需求。对自我本性的长期压制是产生巨大压力的最主要根源,当压力过大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无法平衡的身心疾病。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了解自己选择这样做的动机,看是否本身存在不合理的部分

可能的原因有:

◎ 自卑缺少安全感,只有迎合讨好他人才能感觉安全;

◎ 急于求成,渴望通过关系走成功的捷径;

◎ 过于功利,忽略情感和友谊的投入;

等等……

再次:全面评估面具化的风险,并确定自己的可接受范围

◎ 看清职业化、理性面对与面具化的区别;

◎ 意识到没有真诚付出的关系背后对他人可能带来的伤害;

◎ 设定自己可坚守的底线。

最后:探索新的社交模式,并逐步全面实施。

实际我们无法控制别人,不论怎么做怎么说都有可能引发他人的误会。社会化的过程和坚持做自己常常是有不可调和的冲突,在两者间寻求可以接受的平衡并接受其相应风险方为现实做法。

科普文章

从心理角度看老年人防范消费诈骗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严重,在商品经济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了这一市场;近来新闻中关于老人被电话、直销等方式而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