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选择刍议(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何峻

“我该怎么办?实在是左右为难!” “感觉无法面对他们,不想选择,不想站队......” “我感觉一片迷茫,不知道前面该怎么走,觉得一动就是错。 ......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我们常常会遇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境地,发出以上的呼号:向左走不甘不舍,向右走不愿不弃,内心矛盾纠结,此时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往往无法行动,不仅形成拖延症,并实际被动造成了另一个选择 —停滞;也有的即便貌似做出了某种选择,但依然心不甘情不愿,没精打采,抱怨连连,无法面对这充满矛盾、诱惑和陷阱的现实,从而导致身心健康皆受损。

● 完全不能做选择

■ 选择太多,无从下手

这样的情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们进入商品繁多的商场采购时的情境,仿佛“乱花渐欲迷人眼”,猛一看真是样样都想纳为己有,各有各的好,放弃任何一个都不愿意。

■ 各种选择间冲突过大,不忍选择

这种极其两难的选择,就如同人们所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比如有这样一位怀孕8个月的孕妇,非常纠结于是否要去引产。原来她近十年与一位有妇之夫有婚外情,自己也年过30,期间已经堕胎数次,医生警告若此次再不要,今后怀孕生产的可能性很小了。本来男方积极支持,可怎知掌握全家财权的原配发觉异常,坚决要求他们断绝关系并且引产;男方也随之威胁孕妇:如果生下来,不仅不会承认不会抚养,还会把以前为她在家乡买的车和房全部收回。孕妇考虑因东窗事发,即便不生孩子,与男方的关系也很难维持了。这位多年都没有工作的女子该怎么办呢?

■ 不做选择也是选择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似乎最符合这一条,但这在不同的情形下,结果差距也非常大。比如以上第一个例子,不选择也就意味着放弃了采购,空手而归,成为了“买它或不买它”的第三种选择;而第二个例子的拖延则会坐实了不引产生下孩子的选择,这样的后果可能在反复思量中是未必能承担的。

● 觉得所做选择并不明智

■ 追求完美

若要追溯“追求完美”的雏形,恐怕最早要源于我们幼儿期的“全能幻想”,因与母亲的“共生”感还没有退化,而幼儿的世界和需求都有限,加上母亲的百般呵护,幼儿会有自己是全能的感觉,无法忍受挫折和缺陷。而殊不知追求完美的人群也往往是最容易自卑最容易自我攻击的,绝对完美的结果真的存在吗?

■ 患得患失,忧柔寡断

这也许只是上一条的表现,反复权衡得失,无法取舍必定会让人迟迟无法决定,最后有可能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做出选择;在第二个例子中,引产的代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高,最后恐怕就身体原因而主动选择引产的可能性已更加微弱。

■ 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环境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承认自己的弱点和现实的残酷,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抱有幻想,幻想有的时候只是一种防御,就好像“全能幻想”一样,是从小养成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的心理机制;它让我们可以迅速地暂时摆脱痛苦,而无需付出分毫。“鸵鸟政策”便是其一种表现,是潜意识中的本能反应。

■ 不愿意承担选择的后果

觉得选择不明智,有时只是一种借口.因为很多情况下,选择并不意味着是终点,甚至可能只是起点,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如果说那位孕妇维持这段不伦之恋有“轻松享受安逸生活”的最高理想,那么毫无疑问现在她不论生或者不生恐怕都没办法实现这个目标,而真正应该下决心解决的问题是她如何才能独立生活。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请看下篇

科普文章

从心理角度看老年人防范消费诈骗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严重,在商品经济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了这一市场;近来新闻中关于老人被电话、直销等方式而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