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成功所打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何峻

成功是什么?它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成功的获得往往是代价不菲的,而这种代价却是又常常是痛苦的。就如同硬币的两面?它一面是图案,一面是国徽,我们如果说那是枚菊花硬币或是国徽硬币,这都不是它,因为它真的就是一半是菊花一半是国徽,最终人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其功能的属性来定义它 - 硬币,而这一称呼恰恰好把它所有的特点都给涵容包纳了。

就如同一件事、一个波折、一段经历或是一个人,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情绪感受会有不同的体验,伴随我们自发的适应能力像波动起伏的流水般走到了终点;在终点我们品味了结果的滋味,有的是甜,有的主要是苦,有的是酸,还有的五味杂陈,让人久久回味不能自已。故而,通常我们会把结果是甜的经历归结为“经验”,这似乎是个绝对的褒义词,指的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听上去让人放松愉悦甚至会有些洋洋自得,仿佛是什么东西至此落袋为安了,颇为安心;而把苦的经历定义为“教训”,似乎很中性,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认识,人们也常用语重心长的口气说“要好好接受教训啊......”,充满了遗憾和惋惜之情,甚至仿佛是种耻辱一般。“经验”和“教训”貌似界限分明,但其实当我们的情感体验参与之后,很多时候就并不是这样了。

有句谚语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个非常典型描述教训 - 遇到蛇需要回避的案例实则非常值得推敲。其反思前提是,此人被蛇咬了却活了下来,之后开始回避蛇甚至是与蛇外形相似的东西;因为被蛇咬很痛,还会危及生命,故而普遍认为这是教训。只是它也可以是成功 - 因为被蛇咬了却存活了下来;也可以是失败,因为此人竟然被蛇咬了。那么首先我们可以思考的是为什么此人会或了下来?也许有如下几种情况:

1.被咬之人被人看见,及时得到了医治,转危为安;

2.被咬之人在生命被威胁之际,小宇宙迸发,发挥平生所学全部医药救助知识,在受伤附近找到草药服用,误打误撞,转危为安;

3.被咬之人按照常理推断,以为自己要呜呼了,却发现久久未能毙命,进而发现自己的身体对蛇毒有抗体;

4.被咬之人已经坐等翘翘,却久久没有动静,才意识到那条蛇没有毒 ......

如果强调被咬的痛苦和以为濒临死亡的恐惧,那么这种体验就会被定义为教训,而教训源自创伤体验,这样很可能出现心有余悸“十年怕井绳”的状况,但似乎在以上情况中只有第一种情况是符合教训的定义,其余三种都可以转为是经验 - 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或技能:知道那种草药治蛇毒、知道自己身体的优势和对无毒蛇多知道了一种;并且这些所得都有可能为当事人日后带来益,从而被咬之人变得更加的自信起来,更敢于在山林里出没了。无疑,前者把成功活命换来的是教训,后者把成功活命换来的才是经验。

“十年怕井绳”的恐惧是纵向的时间蔓延和横向的关联蔓延,后者就是恐惧症的原型,属于焦虑障碍中的一种,本质是过往创伤造成对未来可能风险强烈的弥散性担忧,而变成是“草木皆兵”、“杯弓蛇影”,敏感又脆弱;近代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就此类现象总结为“创伤模式”(Fischer&Riedesser 1998)。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一创伤模式是与现实脱节的,很多时候陷入抗争/逃避的矛盾之中。它既有被其它认知结构同化的倾向,也完全有可能被卷入一种慢性的疾病过程。在精神创伤发生时,它也可以延伸到所谓创伤过程之中。 然而所有事物的本身是具有两面性的,如何定义成败定义我们主观体验的愉悦或痛苦。

此外,基于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克莱因对人类婴儿期心理状态的研究发现,婴儿会把妈妈分裂为“好妈妈”与“坏妈妈”,不能整合性地看待对他影响至深的养育者;随着心智化的发展,才开始统一地看待妈妈,建立初步的安全感,同时也引发了对不能马上得到满足的抑郁状态。这就是被蛇咬之人而十年怕井绳最早的心理基础,他们没有办法整合成功“活下来”的喜悦和满足,而一直背负着当初创伤发生时的恐惧感,不能放下......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际并不鲜见,比如寒窗苦读奋力拼搏的高三阶段体验让一些尽管已经进入高校甚至名校的学生再也不想进入课堂;对结果的消极解读及之后的分裂坚持都让人们在获得成功之后止步不前,甚至负面情绪的发展无法控制。实际上经验可以是教训,失败也可以是成功,它们都是事件的两面;关键在于我们可能无法控制的情感强调的是代价的伤痛还是收获的喜悦,“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

科普文章

从心理角度看老年人防范消费诈骗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严重,在商品经济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了这一市场;近来新闻中关于老人被电话、直销等方式而受骗...